建筑的质量问题,一直是困扰我们的大问题,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多了豆腐渣工程,然后刚刚崛起的膜结构工程也存在着质量问题。
台风“达维”让美丽的海南岛遍地狼藉,平日在蓝天映衬下煞是醒目的白色膜结构建筑也难逃狂风魔爪,被“抓”得伤痕累累。博鳌亚洲论坛成立大会会址、三亚美丽之冠文化会展中心均未逃此劫。
台风过后,这些膜结构建筑相继开始了修复工程。然而,人们不禁对这些看似轻
飘飘、弱不禁风的建筑产生了怀疑:膜结构建筑能否抵御台风的冲击?在海南这个容易受台风影响的海岛上,是否适合发展膜结构建筑?
膜结构又叫张拉膜结构,是以建筑织物,即膜材料为张拉主体,与支撑构件或拉索共同组成的结构体系。该结构因其有别于传统建筑的种种优点,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。
对于普通市民来说,看惯了笨重的钢筋水泥建筑,当体形丰富、曲面柔美的膜结构建筑出现在眼前时,往往能让他们眼前一亮。三亚“美丽之冠”文化会展中心的负责人王伟方表示,当初采用膜结构主要是考虑到造型优美、轻盈灵动的视觉效果和三亚的城市定位、世姐赛的格调很吻合。
而对于建筑设计方来说,膜材料本身的优点也使他们对它“青睐有加”。海南大学建筑工程系教授陈超核介绍说,膜是一种以玻璃纤维作肌体,再覆盖特殊涂层的特殊材料。它就像织布一样,很轻,可以弯曲、折叠,适合大跨度和特殊造型的建筑。此外,由于膜具有较好的透光性,所以白天可以最大程度地采用自然光,十分节能。膜材料表面无静电,对尘埃物没有吸附力,因此不易沾灰,即使落上一点灰尘也很容易被风雨除去,看起来总是洁白如新。
此外,由于膜结构建筑的骨架制作,面料加工都是在工厂里进行的,所以大大缩短了工地现场的施工周期,并减轻了工地现场多工种交叉作业、互相干扰的情况。三亚美丽之冠能在7个月内顺利完工,迎接2003年世姐赛决赛,膜结构是最大的“功臣”。
看上去完美的膜结构建筑,似乎除了造价高外,没什么缺点,但一场罕见的强台风却动摇了人们对它的信心。难道台风是膜结构建筑的最大“敌人”?看着台风过后博鳌亚洲论坛成立大会会址的惨状,人们第一次对膜结构建筑在海南的命运忧心忡忡,担心膜结构建筑中看不中用。
在自然条件下,一般是水和风在威胁着建筑。膜在防水方面几乎不存在任何问题,所以风确实是膜结构建筑的最大“敌人”。然而,膜在制作技术上已经成熟,通常的膜都是防风的,只是其防风系数因其设计不同而有差别,但从技术能力上说,完全可以制造出抗强台风的膜。
既然膜结构建筑面对台风并非无招架之力,为什么在此次台风中还是受损严重呢?有关专家对此解释说,除了此次台风风力异常强大外,缺乏防风意识和防风经验是两个重要因素。
近年来海南没有遭遇强台风,设计防风能力较强的膜材料应对一般热带气旋游刃有余。由于问题一直没有暴露出来,使得有关方面放松了警惕,没有及时制定防风措施,所以“达维”袭来束手无策,只能眼睁睁看着膜被撕毁。
三亚“美丽之冠”文化会展中心使用的膜为进口有机生物膜,该膜设计的防风等级是13级,上千元一平方米,其总造价比同等面积的一般建筑高出30%。在台风“达维”袭击时,美丽之冠冠身无大碍,里面基本设施保持较好,只是冠顶膜出现约五分之一的撕裂。
该中心负责人解释说,冠顶破损主要是由于冠顶灯泡的碎片将膜划开口子,从而使狂风“乘虚而入”,加大了撕裂面积。总体来说,膜在此次台风中表现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。“我们以前没有考虑到灯泡碎片割破膜的情况,造成了这次的损失。以后我们会在冠顶灯泡外加盖防护罩,防止类似情况再度发生。”该中心负责人王伟方表示。
对于海南岛是否适合修建膜结构建筑,陈超核教授还作了进一步补充:“日韩也是岛屿、半岛国家,也会遭受强烈的台风,但他们国内目前很多大型场馆采用膜结构。只要采用防风能力强的膜材料,再做好相关的防御措施,海南的膜结构建筑未必经不起强台风。”
有关方面人士表示,虽然从技术上来说,膜结构建筑抵御强台风不成问题,人们的担心可以暂时放下了,但在海南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下,发展膜结构建筑还得谨慎考虑。
首先,膜的防风等级不同,价格也不一样。在海南这个易受台风侵袭的海岛,选择防风系数高的膜材料是保障安全的第一步。但是,防风系数高,价格也昂贵,因此采用膜结构建筑要考虑建筑成本的问题。其次,膜结构建筑的不同造型影响其抗风能力。膜结构建筑可以靠钢骨架的支撑,也可以靠索具的张拉来生成各种各样的空间曲面,所以人们期望用膜结构不同寻常的造型来体现某种意义或主题。然而,建筑艺术必须依附科学才有生命力,不能一味追求新奇特。在同等条件下,开放式膜结构建筑的抗风能力就比封闭式膜结构建筑要小。因此,在海滨、公园等旅游场所,修建用于遮阳的半开放式膜结构建筑要慎重。